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21篇
  免费   7375篇
  国内免费   3904篇
耳鼻咽喉   540篇
儿科学   1086篇
妇产科学   477篇
基础医学   4275篇
口腔科学   1438篇
临床医学   7442篇
内科学   5834篇
皮肤病学   705篇
神经病学   1592篇
特种医学   26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977篇
综合类   17818篇
现状与发展   16篇
预防医学   7045篇
眼科学   1004篇
药学   7949篇
  107篇
中国医学   6902篇
肿瘤学   3134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922篇
  2022年   2186篇
  2021年   2822篇
  2020年   2521篇
  2019年   1467篇
  2018年   1556篇
  2017年   1979篇
  2016年   1463篇
  2015年   2611篇
  2014年   3393篇
  2013年   4259篇
  2012年   6152篇
  2011年   6348篇
  2010年   5713篇
  2009年   4790篇
  2008年   5177篇
  2007年   4912篇
  2006年   4298篇
  2005年   3455篇
  2004年   2404篇
  2003年   1979篇
  2002年   1584篇
  2001年   1475篇
  2000年   1133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83.
84.

胸腺肽是一种在多种组织结构中广泛分布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分为三种亚型:胸腺肽α、胸腺肽β、胸腺肽γ。其中胸腺肽β家族中以胸腺肽β4(Tβ4)在正常人体中的分布最为广泛。已有大量研究证实,Tβ4具有抗炎、抗凋亡、促增殖等作用。而眼表疾病大多与眼表上皮的损伤及炎症有关,因此促进损伤修复、愈合及抗炎成为治疗眼表疾病的关键。本文将主要介绍Tβ4的分布、结构、合成及其在眼表疾病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5.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减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和改善临床症状的最有效策略。临床上,存在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大血管再通后,仍存在心痛症状。在PCI围术期常伴随着氧化应激、炎症、钙超载、内皮功能损害、血栓阻塞等不良事件,氧化应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PCI的再灌注时期,活性氧(ROS)的爆发可引发线粒体能量传递链异常和细胞离子稳态失衡,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高,白蛋白漏出,白细胞和血小板黏附,血管狭窄。传统中医将PCI术后再狭窄纳入"胸痹"等范畴,气血的运行与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当气血运行不畅,心脏的生血、行血的功能受阻,造成气虚血瘀,从而造成机体虚损。目前,普罗布考和替格瑞洛等临床一线用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忽略了"本虚邪实"的机体现状,无法协调机体气血阴阳五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氧化应激在PCI损伤的现代医学分子研究出发,结合中医认识,总结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冠状动脉介入损伤的治疗提供候选药物及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高选择性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和减轻应激反应等作用。 大 量的研究证实,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不但具有辅助镇痛作用,还可减少其他镇痛药物的用量,减轻其不良反 应,增强其镇痛效果,从而提高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疼痛反应。该文就右美托咪 定应用于围术期镇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87.
Identification of deleterious variants in 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HBOC) susceptibility genes allows for increased clinical surveillance and early detection, and could predict the response to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rcinom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prediction factors for HBOC syndrome, 882 selected individuals underwent multigene panel testing for HBOC risk assessmen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8. Overall, 176 deleterious mutations were observed in 19.50% (n = 172) of individuals. Twenty‐six of 176 mutations could not be retrieved in related public databases and were considered to be novel. Among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115 deleterious mut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429 patients (48.6%) with significant enrichment for a family history of breast or ovarian cancer syndrome (P < .05). In the breast cancer subgroup, 31 deleterious mut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261 patients. Besides BRCA1 (8; 25.8%) and BRCA2 (11; 35.5%), the most frequently occurring genes, an additional 12 deleterious mutations (38.7%) were found in seven other susceptibility genes. Higher mutation incidence (57.9%) was observed in subjects with histories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Our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genetic heterogeneity of HBOC and the efficiency of a multigene panel in carrying out risk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88.
介绍药学知识库内涵,分析建立药学知识库的必要性、意义、发展情况,从数据来源、模型构建、设计要点及应用几方面阐述其构建方法,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肺炎1号”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17日至2020年3月15日湖北省中医院、监利县中医院、蕲春县人民医院、潜江市中医院、洪湖市中医医院、阳新县中医医院、浠水县中医院、大冶市中医医院、汉川市人民医院、武昌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451例,采用“肺炎1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肺炎1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部CT情况。结果:共纳入451例患者,其中轻型21例,普通型378例,重型46例,危重型6例。疑似病例6例(1.33%),临床诊断病例168例(37.25%),确诊病例277例(61.4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发热、咳嗽、乏力主要症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恶寒、鼻塞、流涕、打喷嚏、咽部痒、咽痛、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痛或关节疼痛、头晕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稀溏症状发生率显著改善(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3(1~3.25)d。229例患者舌质由红或绛逐渐转为淡红,好转率为75.58%;177例患者白腻苔、厚腻苔、黄腻苔明显变薄,好转率为65.3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8(5,11)d。415例(92.02%)肺部CT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病灶面积减小,变薄变淡。达到出院标准430例,临床治愈率95.34%;好转15例;无效3例;死亡3例(0.67%)。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结论:“肺炎1号”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快速稳定病情,阻断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危重型转化;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较好促进肺部炎性反应吸收;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利咽散结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6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利咽散结方组、氨氯地平组、模型组,每组12只。正常WKY大鼠12只作为正常组。利咽散结方组给予利咽散结方药液15.6 g/kg灌胃,氨氯地平组给予氨氯地平药液0.001 g/kg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均1次/d,连续8周。测量各组大鼠灌胃前及灌胃2周、4周、6周、8周后血压,末次灌胃结束后用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利咽散结方组与氨氯地平组灌胃2周、4周、6周、8周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利咽散结方组灌胃2周、4周、6周、8周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同期氨氯地平组(P<0.05),而舒张压与同期氨氯地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利咽散结方组与氨氯地平组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利咽散结方组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均<0.05);利咽散结方组与氨氯地平组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利咽散结方组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利咽散结方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其降收缩压效果不如氨氯地平,降舒张压效果与氨氯地平相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